安龙镇 - 概况
安龙镇位于东经103度45分,北纬30度35分,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陲,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市南端,距都江堰市区26km,距世界文化遗产──青成山10km,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26km,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40km。全镇辅员面积16.7公里,耕地面积10831亩,人口1.2万,辖9个行政村,56个社。安龙镇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oC,无霜期265天,夏无酷署,冬无严寒。镇内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地势平坦,阡陌纵横。

安龙人民自古崇尚园艺,他们精心培育的桩头、盆景古朴典雅,名花异草秀丽端庄。据史载,安龙人民在清乾隆年间,就建有“付家土城”、“胡家花园”、“向家花园”等园艺场。据安龙现存的汉代古墓和残存古迹考证,安龙是川派盆景的发祥地。
已形成以卉景村川派盆景为代表的盆景基地、胡家湾海棠为代表的海棠基地、天然林公司为代表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以青石桥、月亮湾花木市场为代表的花木营销业;以安龙生态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为代表的园林绿化工程业;以都江铸造有限责任公司、鑫威光电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制造加工业;以“花园鸡”、商品肉鸭养殖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养殖业;以精品花木展示交易一条街为代表的商贸业等特色经济新兴大镇。
安龙镇 - 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安龙花木产业不断扩展,安龙人民的园艺技艺也日臻成熟。1981年四川省外贸公司在我镇建立花木基地;1987年我镇李碧茂、王开成培育的川派盆景瓶兰(金弹子)、贴梗海棠进入北京颐和园展示,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1989年我镇园艺界老前辈周茂和老先生培育的川派盆景“蔬影斜

安龙镇已建立占地650亩的“四川安龙天然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占地50亩的“都江堰安隆花卉有限责任公司”,占地100亩的成都市妇联、都江堰妇联“妇字号”基地,占地30亩的“成都军区花卉苗木基地”等四大花木基地。
安龙镇现有在地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8户,5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60户。有各种川派盆景3000余亩、3500万盆(株),各种高档绿化苗木4000余亩,在成都西部花卉市场、青石桥市场有花木经销户45家。花木产品远销广州、上海、广西、北京、云南、重庆、贵州、湖北、江苏、陕西等地。
安龙镇有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职改办签发的高级园艺师5名,中级园艺师28名,从事绿化工程的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12名。安龙镇花木总面积70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70%,安龙镇农户3518户,花木种植户3125户,占总户数的89%,花木产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6%,有效地解决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问题
安龙镇域内企业87家,其中:以鑫威光电实业有限公司和都江铸造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工业企业37家;以四川安龙天然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都江堰安龙生态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天府川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企业13家。企业总产值达到27700万元,实现利税133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农业总产值0.85万元。
安龙镇 - 历史沿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安龙花木产业不断壮大,安龙人民的园艺技术也日臻成熟。1987年铜池村李碧茂、王开成培育的瓶兰(金弹子)、贴梗海棠川派盆景进入北京颐和园展示,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1995年李碧茂先生的川派盆景瓶兰20余件(盆)东渡扶桑,倍受日本朋友青睐;1997年吉乐村刘清良培育的川茶精品“三友”植入昆明世博园。
安龙镇 - 居民生活
安龙人民自古崇尚园艺,精心培育的桩头、盆景古朴典雅,名花异草秀丽端庄。尤以瓶兰(金弹子)、银杏、贴梗海棠、紫薇四类桩头、盆景,最具有川派盆景的代表性。瓶兰(金弹子)盆景;首先要挑选大山里面100年以上的树桩,移栽后只有少部份能够存活下来,再根据桩型对其进行逐年盘扎和精心培育,前后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

安龙镇是成都市今年规划建设的14个新农村示范点之一。安龙镇召开了卉景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动员大会以及该项目的拆迁培训会。卉景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早些时候通过了成都市小城镇投资公司评审,投资将达8000余万元。统规统建2个安置点,低层高密度地将该村80%的村民集中居住。该项目坚持以新村为导向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的综合效益得到更大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并将改变农村的生活、生产(经营)方式,使该区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通过实施土地整理综合项目建设,通过基础环境的整治、沙滩、荒地改造;还可净增建设用地指标近400亩。
安龙镇 - 社会活动

安龙镇成立了农民网校,并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向农民现场讲解并演示“怎样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怎样发布和搜索信息”等问题,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和高效。到目前为止,该镇共举办农村经济信息技术培训10期,培训农民达900人次;还入户调查了全镇农民花木的种植、供求信息,建立了专门的花木信息库,免费为农民发布和接收各类供求信息450多条。
安龙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度重视现代通讯网络建设,在成功建起了农民网校、移动机站、联通机站、小灵通机站及光纤网站的基础上,近日又与都江堰市电信分公司合作,联手建设“数字安龙”,实施电话“户户通”和“宽带”进村入户工程,把互联网延伸到每村每社。此举在我市乃至成都市乡镇中尚属首例,目的在于打通信息瓶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为打造西部园艺第一镇奠基。[1]